近年来国际上倾向于用多靶点药物复杂疾病,中药复方因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国际医学界及药物发现领域获得了较高的关注,成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机遇。国家在中药研究方面也有很大力度的投入和支持,中药复方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扶持的领域。然而,由多种天然产物配伍而成的中药复方,存在成分复杂、靶点和机制不清的问题,其研究难度很大,尤其是在SCI论文发表过程中难以获得认可。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打破了传统的中药复方机制研究的瓶颈,使得原先难以定性的机制得以预测和验证。作为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硕博士研究生,尤其是没有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和网络药理学基础的初学者,面对自己实验获得的大量错综复杂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数据时,难免会无从下手分析。不知道如何去解析一个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如何去挖掘成分-靶点之间的关系,如何将药物作用机制和疾病机制相关联?如何利用的数据挖掘,为自己的中药复方研究增添亮点?如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本次学习班将邀请长期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专业人士,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带领广大学员,共同学习将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为突破当前以“单靶标”为特点的还原论研究模式的局限。广东中药网络药理学操作
4种具有作用。LIU等从管花肉苁蓉中筛选出63个潜在活性化合物和133个直接或间接相关靶点来预测药物的数据集组合,根据算法概率集成得出12种药物组合及相应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指导。中药质量控制是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从药材化学成分和疾病的相互作用出发构建药材“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拓扑分析获取化学成分作为质控指标,快速获得精确结果,建立质量控制的方法,为中药药材的质控指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胡晓茹等从TCMSP数据库检索到红花中132个化合物,利用PharmMapp和ChemMapper数据库预测靶点,建立起红花“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拓扑学分析得到与脉管炎、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腺苷、以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4-香豆酸和肉桂酸等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对多成分进行控制,得到上述成分在药材中的含量均一性良好。基于此建立了红花注射液用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一种特色。其中组分中药是将中药有效部位或单体有效成分进行配伍,研究的是中药复方中组分间和组分内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间的关系。通过生物芯片高通量检测、筛选和分析构建“组分中药-靶点-疾病”相关网络,在组分中药的基础上。 广东中药网络药理学操作现代化学生物学(chemicalbiology)的发展,积累了海量的关于小分子化合物的细胞学筛选结果。
IL3和IL5可以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促进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X)的产生和释放,引发气道收缩引起的咳嗽、喘息和等反应。基于此,笔者预测,富集于这条通路上靶标分子EPX,FCER1G,IL3,IL5,CCL11,IL4,IL13,IL10是银黄清肺胶囊发挥疗效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关键靶标分子,银黄清肺胶囊正是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靶标分子来发挥其作用的。3分子对接验证为验证预测结果,提取了药物成分与其对应药物靶标分子关系对,进行了分子对接验证工作,结果表明,在提取出来的33对药物与靶标分子关系对中,药物与靶标分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合,共有17对药物与靶标分子关系对存在非常强的结合能力。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科学性。该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在分子层面上揭示了银黄清肺胶囊在慢性上的重要作用,不为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而且为进一步筛选其关键调控的小分子药物提供了关键潜在靶标。
网络药理学(networkpharmacology[1])从系统生物学和生物网络平衡的角度阐释疾病的发展过程、从改善或恢复生物网络平衡的整体观角度认识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并指导新药发现。2007年英国Dundee大学、药理学家AndrewL.Hopkins[1]率先提出了此概念,之后,"网络药理学"被迅速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网络药理学的是“网络靶标”。网络靶标被“国际千名医学家”(F1000)推荐为药理学必读论文。网络靶标是指生物网络中,能够机制性关联药物和疾病,并定量表示药物整体调节作用机理的网络关键环节,包括关键分子、关键通路或关键模块等。2011年,李梢提出网络药理学的概念“网络靶标”。
近,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在体遗传相互作用(in vivo genetic gene-gene interaction)网络,该遗传网络可以从基于高通量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库中鉴定。该网络作为疾病特异性的系统生物学模型,类似一个“作战地图”,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基因调节信息(如Connectivity Map中的基因表达谱)结合,理论上可以在网络水平上分析各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模式,从而对其作用机制、疗效、毒性做出分析和预测。可作为临床前药物电子筛选的方法和工具(Pre-Clinical Drug Prioritization via Prognosis-Guided Genetic Interaction Networks)。如何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式。广东中药网络药理学操作
网络药理学强调对信号通路的多途径调节,节省药物的研发费用。广东中药网络药理学操作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肺胶囊用于患者后期康复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目的探索补肺胶囊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补肺胶囊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基于结构相似性预测补肺胶囊中化合物的靶点,再与TCMSP和CTD数据库检索的靶点整合去重,得到补肺胶囊化学成分的靶蛋白或靶标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出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补肺胶囊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得到215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MAPK3、VEGFA、CASP3、EGFR、DH、INS、TP53、SRC、ALB、IL6、TNF、MAPK1、STAT3和MAPK8等。通路富集得到TNF、Tcellreceptor、Rap1、PI3K-Akt、HIF-1和FoxO等关键信号通路。结论补肺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抑制机体炎症,缓解患者的肺纤维化程度。加速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有效的防治。关键词:补肺胶囊;;网络药理学0引言补肺胶囊由黄芪、赤芍和补骨脂三味中药制成,具有“、补肺固肾”的功效。 广东中药网络药理学操作
广州市智汇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商务服务,以科技创新实现***管理的追求。智汇基因作为技术服务生信分析、生物信息分析、多组学分析、生物信息个性化分析、数据挖掘、质量保证。常见数据库挖掘:TCGA、GEO、ICGC等数据库下载、整理与挖掘,差异分析,预后分析,生存分析,WGCNA,免疫浸润分析,蛋白互作分析。R可视化分析,画图(热图,火山图,气泡图,韦恩图,相关性图。的企业之一,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生信分析,SCI,TCGA,GEO,,单细胞测序,网络药理学,WGCNA,KEGG。智汇基因始终以本分踏实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团队取得成功。智汇基因始终关注商务服务行业。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价值,是我们前行的力量。